您好! 欢迎来到中南人才测评中心(第三方命题专家)
帮助优秀组织提高人事决策准确性

全国服务热线:15364068073

讯中心

当前位置:资讯中心->人事考试理论与实践->某市《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大纲

某市《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大纲

2020-02-03

 

中南测评中心2020“学术大伽”在线培训课堂之:         

                

**市公开招考职员考试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及结构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分为一般类、教育类、医疗类、护理类。全部为客观性试题,题量为140道,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一般类)

主要测查考生从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能力素质。

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和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两大部分,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四个部分。

 (二)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类)

 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类别,主要测查考生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

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教育类专业知识(教育类专业知识占70%,内容包括教育教育基础和教育教学技能两部分,大纲参见附件一),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

 (三)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医疗类)

主要测查考生从事医疗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

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医疗类专业知识三大部分(医疗类专业知识占70%,大纲参见附件二),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

 (四)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护理类)

主要测查考生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

 考试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护理类专业知识三大部分(护理类专业知识占70%,大纲参见附件三),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七方面内容,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四个部分。

 二、作答要求

务必携带的文具有:签字笔或钢笔(最好为黑色签字笔)、2B铅笔和      橡皮、简单计算器。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要求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三、《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一般类)题型介绍

(一)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涵盖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深圳市情和时事常识等方面。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例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解答:正确答案为D。

 (二)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目。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

 1,   2,   4,   7,  (     ),   16

 A.9                B.10             C.11             D.12

 解答: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是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故空缺项应为11。正确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主要考察解决四则运算问题的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例题:

 若每隔一米远栽一棵树,问在123米的道路上共栽多少棵树?

 A.121              B.122            C.123            D.124

 解答:要考虑到起点和终点两处都要栽树,共124棵树,所以答案为D。

 (三)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涉及到词语运用、句子表达、阅读理解与运用等文字方面。其题型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题型:选词填空。这种题型先呈现一个句子,在某些关键词的地方留出空位,要求从题后所给的四个词中选出一个词填入句中,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连贯、最完整。

 例题: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A.厚厚             B.层层               C.微微               D.浓浓

 解答:语境材料中交代了“薄阴的天气”,据此可排除“厚厚”和“浓浓”两项,“层层”和“微微”都适合,但“层层”的云与“在我们头顶上流着”不太合适。所以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语

  表达。主要考察考生对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在言语表达中所起作用的理解程度。

 例题:

 从下列所给出的四个句子中找出一个有歧义的句子来:

 A.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

 B.小王请求组织上允许自己到这儿参加工作。

 C.他曾经看见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从这个桃园茶社里慢慢地走出来。

 D.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解答:答案D中“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可以理解为是孩子们,也可以理解为是李大伯,有歧义。所以答案为D。

 第三种题型:阅读理解。主要考察考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言语材料的语法、语义、修辞所提供的线索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和推理。

 例题:

 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中药不仅能与一般的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低。

 对这段话的最准确复述是:

 A.治疗某些炎症,成本低、副作用小的中药比西药更好。

 B.治疗某些炎症,中药和西药一样好。

 C.治疗某些炎症,中药和西药都可以使用。

 D.治疗某些炎症,西药的作用比中药差得多。

 解答:通过阅读短文,比较四个选项,可以判断A是正确答案。

 (四)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是考察考生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形式,其题型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题型:事件排序。每道题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表示事件的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请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例题:

 1)店主生气             (2)小明得分        (3)玻璃被打破

 4)孩子们玩棒球      (5)孩子们四处奔逃

 A.(1)(2)(3)(4)(5)               B.(5)(2)(4)(3)(1)

 C.(4)(2)(3)(1)(5)               D.(3)(1)(2)(5)(4)

 解答:从五个事件来看,主要说明的是孩子们玩棒球把店玻璃打碎这一件事。按照这一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先交待背景(4)孩子们玩棒球→(2)小明得分→(3)玻璃被打破→(1)店主生气→(5)孩子们四处奔逃。这一顺序相对于其他顺序而言是最合理的。所以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图形推理。要求考生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符合规律的一个,替代题干中的问号,使该组图形呈现出与前一组图形一定的规律性。

 例题:

 

 A    B    C     D

 解答:正确答案为B。因为只有B能使两套图形具有相似性,仅仅元素不同,一个是实的曲线,一个是虚的直线,但两组

  图形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完全相同。

 第三种题型:演绎推理。这种题型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备选答案。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售价2元500克的洗洁精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没有除臭剂,另一种加有除臭剂。尽管两种洗洁精的效果相同,但没加除臭剂的洗洁精在持久时间方面明显不如加有除臭剂的洗洁精。因此后者:

 A.味道更好闻些。                    B.比其他公司的产品效果好。

 C.具有添加剂。                      D.从长远来看更便宜。

 解答:从陈述来看,文中没有提到各公司产品的比较问题,售价都是2元500克,所以,B、D两项可以排除。文中也没有提到两种洗洁精中放不放添加剂的问题,故C选项也应排除。因此,A是正确答案。

 (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

 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也十分明显。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500—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陆地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点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玻利维亚的波托西)。

 请根据这段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居住在海拔200—500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

 A.56.2%            B.27.8%          C.24%            D.29.5%

 2.人口密度最大的是在哪一个高度的陆地上?

 A.0—200米         B.200—500米     C.500—1000米   D.1000米以上

 3.居住在1000米以上高度的人口比重是多少?

 A.10%              B.8.2%               C.11.6%          D.9.3%

 4.世界上最高的城市是哪一个?

 A.我国的拉萨                        B.南美洲的安第斯

 C.玻利维亚的波托西                   D.日本的广岛

 5.海拔200米以上的陆地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比重为多大?

 A.56.2%             B.27.8%          C.72.2%          D.29.5%

 解答:正确答案:1

  .C,2.A,3.B,4.C,5.C 。第1题和第2题可以直接观察资料得出答案。需要注意的是第1题问的是人口,而不是地域,在供选项中,就有面积的数据,千万注意,不要选错。第2题只要具有人口密度等于人口数量除以陆地面积这一概念,就可以直接推理得出,而无需计算。因为世界上一半多的人口分布在200米以下的陆地上,其密度当然是最大的了。第3题要经过计算才能得出答案,算法是100-(56.2+24+11.6)=8.2,答案B是正确的,若仅凭文中“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这句作主观推断,很容易选A这一迷惑性较强的选项。凡资料后面题中出现的四个选项都是数字时,一般都要经过计算得出它的精确值。第4题就是对题意的把握了,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给你罗列出来,只不过是用一种补充说明的方式点出。而且,材料中也给出了两个最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迷惑作用。所以,必须审慎地领会题意,以免陷入出题者所设的陷阱,造成失分。第5题只要找出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比重,然后用“1”去减就可以了。

 

 四、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的施测程序

 1、施测须知

 《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试题全部为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测试材料分为两部分:试卷和答题卡。考生阅读试卷上的试题,然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下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考后,答题卡通过光电阅读机由计算机统一阅卷计分,因此,参加考试时,考生务必准备好2B铅笔和橡皮。

 2、施测方法简述

 考试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监考老师向考生宣布考场规则。

 (2)监考老师发给每位考生一页答题卡,考生首先按规定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填涂自己的准考证号。

 (3)监考老师发给每位考生一份试卷,要求考生在试卷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生写完后应把笔放下,等候监考老师的开考指示,不得提前答题,否则会影响考试成绩。

 (4)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应注意把握答题速度。

 (5)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考生应立即放下笔,将试卷、答题卡放在桌上,等监考老师收完试卷与答题卡,宣布可以离开后才可以离开考场。若发现考生带走试卷、答题卡或有抄录试题现象,将取消其考试成绩。

 3、答题卡填涂方法

 由于《综合知识与职业能力测试》是通过光电阅读机和计算机来阅读评分的,所以要求考生非常仔细地按规定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涂)好个人信息(姓名、准考证号)和所选答案。其基本要求是:

 (1)用钢笔或圆珠笔或签字笔在姓

  名栏填好本人姓名,并在准考证号一栏的12个空白方框中,填写本人准考证上的准考证号(12位数)。

 (2)对应准考证号的每位数,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栏中相应方括号内的数字涂黑,答题时,则用2B铅笔将各题的所选项(其他项不得作任何记号)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不要涂到框外。

 (3)不要用钢笔、圆珠笔、签字笔、非2B铅笔等涂选项。

 (4)修改时要用橡皮彻底擦净。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得做任何其他记号。

 (5)不得折叠答题卡。

 

附件一:教育类专业知识

 教育类专业知识

 (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类别,各包括教育教学基础、教育教学技能两部分)

 

 教育教学基础

 (高中教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教育法》的生效日期

 2.我国的教育方针(第五条)

 3.学校的公益性质(第二十五条)

 4.关于学校法人的规定(第三十一条)

 5.设立学校的基本条件(第二十六条)

 6.学校的法定权利(第二十八条)

 7.学校的法定义务(第二十九条)

 8.受教育者的权利(第四十二条)

 9.受教育者的义务(第四十三条)

 10.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规定(第五十五条)

 11.教学设施事故的法律责任(第七十三条)

 12.招生徇私舞弊的法律责任(第七十七条)

 13.学校违规收费的法律责任(第七十八条)

 14.教育考试作弊的法律责任(第七十九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教师法》的生效日期

 2.教师的法律身份(第三条)

 3.教师的法定权利(第七条)

 4.教师的法定义务(第八条)

 5.教师资格制度(第十条)

 6.取得教师资格的一般条件(第十条)

 7.取得高中教师资格应具备的学历条件(第十一条)

 8.教师资格认定的部门和程序(第十三条)

 9.丧失教师资格的情形(第十四条)

 10.教师聘任制的规定(第十七条)

 11.学校考核教师的内容(第二十二条)

 12.教师考核结果的运用(第二十四条)

 13.关于教师工资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14.关于教师医疗待遇的规定(第二十九条)

 15.关于民办学校教师待遇的规定(第三十二条)

 16.解聘教师的三种法定事由(第三十七条)

 17.体罚和侮辱学生的法律责任(第三十七条)

 18.侮辱、殴打教师的法律责任(第三十五条)

 19.拖欠教师工资的法律责任(第三十八条)

 20.教师申诉制度(第三十九条)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未成年人享有的法律权利(第三条)

 2.未成年人保护应遵循的原则(第五条)

 3.学校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制度(第二十二

  条)

 4.侵犯未成年人隐私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九条)

 5.体罚或侮辱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三条)

 6.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二条)

 7.非法招用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第六十八条)

 8.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七条)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第六条)

 2.学校对未成年人组织或参加实施不良行为团伙的处理办法(第十七条)

 3.学校对待旷课等学生应采取的做法(第十六条)

 4.学校对有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职责(第二十三条)

 5.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第三十四条)

 6.送未成年人入工读学校的程序(第三十五条)

 7.未成年人被收容教养期间的受教育权(第三十九条)

 8.对犯罪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原则(第四十四条)

 五、高中生的认知发展

 (一)认知活动——感知

 1.高中生观察活动的发展特点

 2.高中生观察力的训练和培养

 (二)认知活动——记忆

 1.高中生记忆活动的发展特点

 2.高中生记忆力的训练和培养

 (三)认知活动——想象

 1.高中生想象活动的特点

 2.高中生想象力的培养

 3.对高中生理想的引导和教育

 (四)认知活动——思维

 1.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2.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思维的品质及其培养

 (五)注意

 1.注意的品质

 2.高中生注意力的特点

 3.高中教学中注意力的培养

 (六)认知差异——智力和能力的个别差异

 1.智力及其分布特点

 2.能力结构的个别差异及教学运用

 3.能力发展早晚的个别差异及教学运用

 4.智力在学业成就中的作用

 (七)高中生认知规律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1.直观教学的类型及意义

 2.教学的目的性

 3.教学的逻辑性、抽象性和严密性

 4.创造力的培养

 六、高中生的情意发展

 (一)高中生的情绪情感发展

 1.高中生情绪与情感活动特点

 2.高中生常见的情绪情感问题

 3.高中生情绪情感辅导及常用调节方法

 (二)高中生的意志发展

 1.意志的品质

 2.高中生意志发展方面的常见问题

 3.高中生良好意志品质的训练培养

 七、高中生的人格发展

 (一)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

 1.自我意识的构成、发展特点及功能

 2.自我认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

 3.自我悦纳与自尊自信

 4.自我控制与自主自重

 5.自我激励与自强自力

 6.高中生健全自我意识的教育教学

 (二)高中生学习动机和人生抱负的发展

 1.学习动机的主要成份及其分类

 2.学

  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包括强度)

 3.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4.高中生人生抱负的激发和提高

 (三)高中生人际关系的发展

 1.高中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2.高中生常见人际心理问题

 3.高中生常用人际心理辅导与教育方法

 (四)高中生的品德心理

 1.品德的结构

 2.高中生品德发展特点

 3.高中生常见的品德心理问题

 4.高中生常用品德心理辅导与教育方法

 (五)人格差异与心理健康教育

 1.气质的类型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

 2.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

 3.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与途径

 八、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和生物因素

 1.遗传和生物因素对身心发展的影响

 2.教师应如何对待高中生的遗传差异

 (二)家庭因素

 1.家庭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

 2.家庭变异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

 3.教师应如何对待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

 (三)学校因素

 1.同学对高中生的影响

 2.班级集体对高中生的影响

 3.教师期望效应对高中生的影响

 4.教师人格特征对高中生的影响

 5.教师极端行为对高中生的影响

 (四)社会因素

 1.社会因素对高中生的影响

 2.帮助学生识别与对待不同的社会影响

 

教育教学技能

 (高中教师)

 

 一、高中教师的教育素养

 1.教育目的论

 2.高中教育的性质和职能

 3.教师的角色和素质修养

 4.高中的师生关系

 二、高中德育的实施

 1.高中生思想品德的特点

 2.高中德育的基本原则

 3.高中德育的实施途径

 4.高中德育方法的运用

 三、高中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2.班主任的角色和职责

 3.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4.高中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四、高中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和共青团工作

 1.高中的课外校外活动

 2.高中的课外校外教育工作

 3.共青团的性质、组织机构和基本任务

 4.高中共青团组织的教育功能

 五、教学设计技能

 1.教学目标编制技能

 2.教案编制技能

 六、课堂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

 2.讲授技能

 3.提问技能

 4.板书技能

 5.课堂小结技能

 6.教学管理技能

 七、教学评价技能

 1.课堂教学评价

 2.学生评价技能

 3.教学反思技能

 

教育教学基础

 (初中教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我国的教育方针(第五条)

 2.我国教育的公益性原则(第八条)

 3.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第十七条)

 4.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第十八条)

 5.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第二十条)

 6

  .国家学业证书制度(第二十一条)

 7.国家学位制度(第二十二条)

 8.对举办学校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9.受教育者的权利(第四十二条)

 10.受教育者的义务(第四十三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教师职业的界定(第三条)

 2.教师的基本权利(第七条)

 3.教师的法律义务(第八条)

 4.教师资格制度(第十条)

 5.初中教师的学历要求(第十一条)

 6.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方法(第十三条)

 7.教师资格的剥夺与丧失(第十四条)

 8.教师聘任制度(第十七条)

 9.教师考核制度(第二十二条)

 10.教师考核的原则与方法(第二十三条)

 11.教师工薪制度(第二十五条)

 12.教师奖励制度(第三十三条)

 13.处分或解聘教师的法定事由(第三十七条)

 14.教师申诉制度(第三十九条)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义务教育制度的性质(第二条)

 2.实施义务教育的方针(第三条)

 3.免试和就近入学原则(第十二条)

 4.禁止招用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和少年(第十四条)

 5.学校的设置和规划(第十五条)

 6.学校的建设要求(第十六条)

 7.学校的均衡发展原则(第二十二条)

 8.学校不得违规收费和谋利(第二十五条)

 9.学生违规的处理方式(第二十七条)

 10.禁止体罚与侮辱学生(第二十九条)

 11.教师资格和职务制度(第三十条)

 12.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第三十一条)

 13.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第三十四条)

 14.学校和教师的法律责任(第五十五条)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未成年人享有的法律权利(第三条)

 2.保护未成年人应遵循的原则(第五条)

 3.保护未成年学生对学校的要求(第十八条)

 4.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等教育(第十九条)

 5.禁止体罚未成年人等行为(第二十一条)

 6.学校的安全保障制度(第二十二条)

 7.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第二十三条)

 8.未成年人伤害事故的处理要求(第二十四条)

 9.对营业服务性场所的禁止性规定(第三十六条)

 10.优先救护未成年人原则(第四十条)

 11.学校侵权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三条)

 12.侵犯未成年人隐私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九条)

 五、初中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

 1.初中生感知活动发展的特点

 2.感知觉活动规律在初中生教学中的运用

 (二)记忆

 1.初中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2.遗忘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3.初中生记忆力的培养

 (三)想象

 1.初中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2.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

   

(四)思维

 1.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2.初中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3.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注意

 1.初中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2.注意规律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

 3.初中生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六)认知差异性

 1.智力及其分布特点

 2.智力在学业成就中的作用

 3.初中生能力的不同发展及表现

 4.教学中的因材施教问题

 六、初中生的情意发展

 (一)情绪情感发展

 1.初中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2.初中生常见的情绪情感问题

 3.情绪情感辅导及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

 (二)意志

 1.意志的品质

 2.初中生行为控制方面的常见问题

 3.初中生良好意志的训练与培养

 七、初中生的人格发展

 (一)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的构成、发展特点及功能

 2.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偏差

 3.初中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二)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

 2.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和影响

 3.初中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三)品德心理

 1.品德的构成要素

 2.初中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点

 3.初中生常见品德心理问题

 4.初中生常用品德心理辅导与教育方法

 (四)人际关系

 1.初中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2.初中生常见的人际心理问题

 3.如何帮助初中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人格差异性

 1.气质的类型及其表现

 2.气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3.初中生异常人格的预防

 (六)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

 2.初中生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八、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和生物因素

 1.遗传与生物因素的影响

 2.教师应如何对待初中生的遗传差异

 (二)家庭因素

 1.家庭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2.父母素质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3.教师应如何对待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

 (三)学校因素

 1.同学和班级集体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2.教师威信建立的主要因素

 3.教师期望效应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4.教师人格特征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四)社会因素

 1.社会因素对初中生的影响

 2.帮助学生识别与对待不同的社会影响

 

教育教学技能

 (初中教师)

 

 一、初中教师的教育素养

 1.教育目的观

 2.初中教育的性质和作用

 3.教师的角色和素质修养

 4.初中的师生关系

 二、初中德育的实施

 1.初中生思想品德的特点

 2.初中德育的基本原则

 3.初中德育的实施途径

 4.初中德育方

  法的运用

 5.德育网络的建设

 三、初中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2.班主任的角色

 3.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内容

 4.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四、初中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与少先队、共青团工作

 1.初中的课外校外活动

 2.中学课外校外教育工作

 3.初中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

 五、教学设计技能

 1.教学目标编制技能

 2.教案编制技能

 六、课堂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

 2.讲授技能

 3.提问技能

 4.板书技能

 5.课堂小结技能

 6.教学管理技能

 七、教学评价技能

 1.课堂教学评价

 2.学生评价技能

 3.教学反思技能

 

教育教学基础

 (小学教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我国的教育方针(第五条)

 2.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第八条)

 3.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第十七条)

 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第二十条)

 5.国家学业证书制度(第二十一条)

 6.国家学位制度(第二十二条)

 7.教师制度及其内容(第三十四条)

 8.受教育者的权利(第四十二条)

 9.受教育者的义务(第四十三条)

 10.学校危房致人伤亡的法律责任(第七十三条)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教师职业的界定(第三条)

 2.教师的基本权利(第七条)

 3.教师的法律义务(第八条)

 4.教师资格制度(第十条)

 5.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第十一条)

 6.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方法(第十三条)

 7.教师资格的剥夺与丧失(第十四条)

 8.教师聘任制度(第十七条)

 9.教师考核制度(第二十二条)

 10.教师考核的原则与方法(第二十三条)

 11.教师工薪制度(第二十五条)

 12.教师奖励制度(第三十三条)

 13.处分或解聘教师的法定事由(第三十七条)

 14.教师申诉制度(第三十九条)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义务教育制度的性质(第二条)

 2.实施义务教育的方针(第三条)

 3.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第十一条)

 4.免试和就近入学原则(第十二条)

 5.学校的设置和规划(第十五条)

 6.学校建设要求(第十六条)

 7.学校的均衡发展原则(第二十二条)

 8.学校不得违规收费和谋利(第二十五条)

 9.学生违规的处理方式(第二十七条)

 10.禁止体罚与侮辱学生(第二十九条)

 11.教师资格和职务制度(第三十条)

 12.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第三十一条)

 13.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第三十四条)

 14.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求(第三十六条)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未成年人享

  有的法律权利(第三条)

 2.保护未成年人应遵循的原则(第五条)

 3.保护未成年学生对学校的要求(第十八条)

 4.禁止加重未成年学生的学习负担(第二十条)

 5.禁止体罚未成年人等行为(第二十一条)

 6.学校的安全保障制度(第二十二条)

 7.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第二十三条)

 8.未成年人伤害事故的处理要求(第二十四条)

 9.对营业服务性场所的禁止性规定(第三十六条)

 10.优先救护未成年人原则(第四十条)

 11.学校侵权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三条)

 12.侵犯未成年人隐私的法律责任(第六十九条)

 五、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

 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2.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二)记忆

 1.小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

 2.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三)想象

 1.小学生想象的特点

 2.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四)思维

 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2.小学生思维基本过程(分类、比较、概括)的发展

 3.小学生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五)言语

 1.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与培养

 2.小学生书面言语的发展与培养

 (六)注意

 1.注意的类型及小学生注意的特点

 2.注意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六、小学生的情意发展

 (一)情绪与情感

 1.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2.小学生高级情感的发展特点

 3.小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二)意志

 1.意志的品质

 2.小学生的意志特点

 3.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培养小学生的意志

 七、小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的涵义与基本心理成份

 2.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小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二)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作用与类型

 2.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3.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三)人际关系

 1.小学生亲子关系发展的特点

 2.小学生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

 3.小学生师生关系发展的特点

 (四)品德心理发展

 1.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2.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3.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五)心理健康与辅导

 1.心理健康的涵义

 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八、小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

 1.遗传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制约

 2.教师应如何对待小学生的遗传差异(智力、气质、性别)

 (二)家庭因素

 1.家庭客观因素的影响

 2.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3.教师应如何对待来自

  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

 (三)学校因素

 1.教师人格特征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2.教师期望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3.校风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4.同伴交往的影响

 (四)社会因素

 1.社会文化对儿童发展途径的影响

 2.文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教育教学技能

 (小学教师)

 

一、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

 1.我国的教育目的

 2.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作用

 3.教师的角色和素质修养

 4.小学的师生关系

 二、小学德育的实施

 1.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

 2.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3.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4.小学德育方法的运用

 三、小学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2.班主任的角色

 3.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基本内容

 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四、小学课外校外活动与少先队工作

 1.小学的课外校外活动

 2.少先队的性质、基本任务与特点

 3.少先队教育活动

 4.少先队辅导员的职责和条件

 五、教学设计技能

 1.教学目标编制技能

 2.教案编制技能

 六、课堂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

 2.讲授技能

 3.提问技能

 4.板书技能

 5.课堂小结技能

 6.教学管理技能

 七、教学评价技能

 1.课堂教学评价

 2.学生评价技能

 3.教学反思技能

 


Copyright 中南人才测评中心(第三方命题专家)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金海路128号长沙国际研创中心A2栋1001   网站备案:赣ICP备10200863号-6TEL:15364068073